央视网|视频|网站地图
客服设为首页
登录

央视网 > 央视新闻客户端 > 要闻

为什么要把GDP定在7.5%?

发布时间:2014年03月05日 14:23 | 进入复兴论坛 | 来源:央视新闻 | 手机看新闻

 CCTV.com - ERROR

对不起,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,请稍后尝试。

新媒体热点 更多
央视评论 更多


24小时排行榜

原标题:

 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,去年我们面对的困难比预料的多,而结果比预想的好,去年GDP7.7%的增速就体现了这一点。这样的增速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实现的?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去年的增速都在负零点几,到正百分之一、百分之二;新兴经济体的很多国家去年的增速比前几年有了比较大幅度的下降。这就能对比出我们的7.7%得来不易,更重要是这个7.7%还处在我们自己经济运行的合理区间当中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新一年的GDP调控目标7.5%,也同样在这个合理区间当中。

  什么是合理区间?这是我国宏观调控理念与实践的一个重大创新。这个区间的下限是稳增长、保就业,上限是防范通货膨胀。如果经济运行能够在中间的合理区间,就意味着我们可以有更多的空间、更多的余地去释放改革红利,调结构、做改革的动作。如果经济运行发生上下大幅波动,我们的主要精力要么就去稳增长,要么去防通胀。新的一年我们这几个预期目标都在合理区间当中,如果这些目标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能够实现,就意味着新的一年我们可以做更多的改革动作。

  当然,新一届政府在改革动作当中,一直坚持做简政放权,在简政放权当中,是不是政府只是做减法呢?不见得。

  首先是要做减法。在过去的一年当中,中央政府分五批,一次又一次把原来拥有的行政审批权要么取消、要么下放,总之都还给了市场。还给市场之后,能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?我们要看到,政府并不是撒手了、什么都不管了,政府也要给自己做加法,要完成这样的关键职责——宏观调控、公共服务、市场监管、环境保护等等。与此同时我们看到,市场也迎来了新的变化。企业投资决策的自主权、主动权就会逐渐增加,投资者对市场的预期也可以更加市场化,而不受别的因素的影响,企业的经营者也可以对自己的未来做出更多中长期的考虑。当通过改革这样的局面逐渐达成的时候,市场可以发挥它在资源配置当中决定性的作用,而政府也要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作用。

  所有这些改革的努力,最终归结为一点,就是我们可以有更大的余地,更多的投入去致力于改善民生。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提出,政府在新的一年有很多在改善民生当中需要做的关键点:我们要进一步解决六千万人的饮水安全,要进一步把一千万人从贫困人口当中减掉,要新开工700万套以上的保障房,要让医保财政补贴的标准提高到每人320块钱,还要让农村的贫困生上大学的比例再提高10%……

  这么多的点共同编织成一张保障民生的安全网,这张安全网的关键就是保基本、兜底线。我们今后改善民生不再是那种“撒胡椒面”似的面面俱到,而是要集中精力,在这些关键点点上去完成基本底线的关键动作。当这样的一张安全网发挥出保障民生、改善民生的兜底的作用时,就意味着我们改善民生的进程是可持续的,大家所期待更好的日子,就会徐徐到来。

  文/央视评论员 杨禹

channelId 1 1 1
860010-1102010100
1 1 1